3月27日,厦门大学组织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海典型海区生物资源与环境效应评价及生态修复”相关课题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上方式举行。我所牵头的“大黄鱼等东海重要生物资源养护的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课题,参与的“东海典型海区多营养层次生物资源承载力评估新技术”课题,均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大黄鱼等东海重要生物资源养护的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由我所牵头,厦门大学和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参与完成。课题研发了大黄鱼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支撑了大黄鱼原种场建设;较系统分析了大黄鱼发声和趋声特征,提出了大黄鱼诱集的水声信号设计和反馈调节方法;建立了大黄鱼增殖放流苗种野化驯化方法;研发了适用于东海的生态浮鱼礁构建新技术及应用模式,建立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总面积17400亩,示范区生物资源量均比对照区增加超过20%。
“东海典型海区多营养层次生物资源承载力评估新技术”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我所与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共同完成。课题分析了浮游动物粒径对大黄鱼栖息地生态系统营养传递效率的影响,揭示了闽浙沿岸大黄鱼索饵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能流特征及生物资源承载力,探讨了入海径流营养盐负荷对大黄鱼产卵场的影响;整理粒径谱模型、营养通道模型和生物-物理耦合模型,建立了多营养层次生物资源承载力评估技术,评价了东海中南部多营养层次生物资源承载力;编写了《多营养层次生物资源承载力评估技术指南》。
|